集團領導王西根在建筑公司月例會上的思想教育講話解讀
發布時間:2021-08-21 15:15:20
8月6日上午,建筑公司在六樓會議室召開8月份生產例會,中層以上人員參加會議。會上,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建筑公司董事長王西根作了題為《只有方向對了,努力才有意義》的思想教育講話。講話既客觀、準確地分析了建筑公司的現狀,又從國家大政方針、習近平重要思想、重要論述入手,全面分析研判建筑市場、建設行業機遇及建筑公司目前應著重努力的方向在哪里,為建筑公司下一步如何轉變思維模式,實現突破發展起到了指點迷津的作用。
王書記首先分析了當前建筑公司面臨的各種內外困境及自身存在的一些亟待解決的項目管理短板,并傳達了集團公司二季度經營例會上集團主要領導對建筑公司目前發展提出的指導意見:建筑公司下半年要主抓內業,妥善處理以前項目遺留問題,為后期發展掃清障礙。
王書記指出,建筑公司要尋找出路,實現有方向的發展,有目標的前行,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聚焦國家最新政策,要全面準確了解、學習國家有關“大政方針”。講話通過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和“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規劃和部署”,指出新時代學政治、講政治的必要性及摒棄迷迷糊糊走老路思想,追趕新時代步伐,樹立新時代理念,用辯證方法解難題開新局的重要性。
王書記指出,我國分兩步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將迎來發展的重要戰略期,需要全面用好這個時期的各種機遇。從經濟方面看,目前有五個新機遇。即:一是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帶來新機遇。二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帶來新機遇。三是深化改革開放帶來新機遇。四是加快綠色發展帶來新機遇。五是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帶來新機遇。
王書記在講話中扎實解讀了國家“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重點分析解讀了以下十七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了解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認識和把握發展規律,發揚斗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特別要細品“變”的工作方法,即: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二是了解國家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實施重大科技項目將瞄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三是增強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意識,懂得國家正在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國家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在這方面,建筑公司要向陜西建工、寶雞建安大企業學習,他們每年開科學大會、創專利,積極創“杯”,以科技促發展,減稅幾百萬,建筑公司一定要利用好企業科研發展國家激勵政策,不斷提升自己。四是了解國家人才方針,懂得國家將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實施知識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動,壯大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要深深抓住企業人才培養的核心,改變傳統,推崇專家級、匠心級、多能級人才。五是科技創新上,要了解國家正在大力推行的“揭榜掛帥”制度。要懂得以后崗位不是論文憑、職稱,要的是能力和本領,要有創勁,有工匠精神。建筑企業作為老手藝行業,從混凝土工藝熟練、電動機具快速應用,舊設備材料淘汰,到機器人研發,可以說現代氣息很濃,科技含量增加,但運用工匠精神,強調提高手工作業仍是實現質量第一的關鍵。六是了解國家目前倡導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鼓勵企業兼并重組,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七是從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中尋找工程建設機遇,比如,交通建設上,國家將提高農村和邊境地區交通通達深度。再如,國家將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同時要明白國家倡導的“智能建造”,就是要求通過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能施工,實現新型建筑工業化及其協同發展。作為建筑施工企業,抓智能建造,首先是抓智能工地標準化:統一設備、參數、標準;統一平臺,政府通過平臺監管。其次是抓智慧工地策劃,根據施工環境、節點工期、施工組織、工藝等為場地布置、施工機械優化選型、施工計劃、資源計劃、施工方案等提供輔助決策。八是了解國家優化投資結構,拓展投資空間方向,積極主動從國家推進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中尋找項目信息。九是了解現代財稅體系,要明白目前主要是商品稅:增值稅、銷售稅、營業稅,只要流通,流轉一次發生一次流轉額,應計稅一次;要明白,商品稅與成本和費用水平沒有關系,不利于優質稅源企業發展,下一步,考慮“凈所得說”,應該是反向、大比例差征稅,財產稅,與納稅人收益不太密切,遺產稅、贈與稅,是一定程度上解決分配不公問題。十是了解國家為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將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繼續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欠發達地區財力支持等信息。十一是從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中,要了解國家將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十二是了解國家支持綠色技術創新,著力發展綠色建筑。所謂綠色建筑,就是綠色建筑設計+綠色建筑施工,目前建筑公司在綠色施工上要有目標和策劃落實。十三是了解國家倡導的完善工資制度,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十四是了解國家倡導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十五是了解國家新提出的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十六是了解國家正在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十七是安全警鐘長鳴,施工人員要進一步強化建筑施工安全意識,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王書記同時闡述了學政治講政治、提高工作本領的重要意義。他指出,平凡人,普通事,一旦有信仰、追求,工作生活就有了質量,要以純潔信仰、高尚追求為精神底色,人生就有了非凡的意義,這其實就是政治思想。他認為,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種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所以要提高政治能力。而講政治不是紙上談兵,空喊口號,關鍵要體現在行動上,要抓落實,主要表現在能不能動真的碰硬的,敢抓敢管,能不能解難題,開新局;抓落實要重在實效,關鍵看擔當作為,在落實上有沒有制定目標,要看干了什么,干成了什么。他說,我一直相信下面的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誠愿望,也有干勁,但不看新聞不讀報,養成不關心政治的習慣,淡化忽視思想的作用,缺乏新形勢下做好工作的本領,面對新情況新問題,由于不懂規律、不懂門道、缺乏知識、缺乏本領,還是習慣于用老思路老套路來應對,蠻干盲干,這樣雖然做了工作,有時做得還很辛苦,而結果不是不對路子,就是事與愿違,甚至搞出一些南轅北轍的事情來。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如果不抓緊增強本領,久而久之,我們就難以勝任。
王書記還結合建筑公司發展實際,講解了什么是高質量發展,什么是新發展理念。他指出,質量第一、效益優先,這正是建筑公司應堅持的經營理念。要研究我們的經營指標是否合理?我們的財務統計數據是否能一目了然?如果不能,就應該變。
隨后,王書記又結合一些政策的變化,分析對比后強調,只有方向對了,我們的努力才有意義。一是陜西省將統籌費強制收繳改為工程費用計入的思考。他一方面從對外承攬工程報價角度談了思想上要有計入的概念及如何分工程專業、工程體量計入的問題,另一方面從對內管理項目角度談了如何確定收取比例的問題。二是從2021年7月13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8部門《關于持續整治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通知》(建房〔2021〕55號)看質量新理念。他從住建部、發改委、公安部、自然資源部、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網信辦等國家八部委在此次專項整治中的工作分工入手,建議建筑公司在承攬工程項目時,一定要分析研判擬合作的開發商行為是否存在文件中涉及的不當和風險。同時指出,此次專業整治的一個重點內容就是房屋滲漏、開裂、空鼓等質量突出問題。建筑公司要著力抓好工程質量,著力解決滲漏、開裂、空鼓等質量通病。三是從陜西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開通標書雷同性分析功能談投標。他指出,按照新的管理辦法,以后只要標書有出自一臺電腦,一個密碼鎖現象,就會被判定雷同串標,工程圍標現象將會被杜絕。
王書記最后在小結時指出,我們要通過此次學習教育,不斷更新思想理念,要明白繼續走老路是沒有出路的。對于公司重大問題,一定要做好決策把關,要引領生產經營不偏離目標。同時要簡化議事流程,厘清不同事項的決策程序。比如,審批程序,一個審批環節領導不在,可以根據急、重,利用通訊工具溝通,后補辦手續,而不是等、停。厘清,要從最細小的方面都搞得條條有序、清清楚楚,且厘清的是“關系”“原則”“任務”等。在厘清之前,人們或許對某個問題或現象沒有分辨得很清楚,厘清之后,要劃清界限,區分不同,使得某問題或現象的性質等分明地呈現出來。作為公司管理部門,在實施管理時,一定要融入員工想法。其中,學懂弄通理論、掌握思想真諦是前提;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是落腳點。就像上級文件印發后,要先學通弄懂,再聯系自己怎樣落實或分階段治理,建立臺賬,對本次無法實施的,以便下次再落實。全體管理人員要帶著問題學,在干中學,學以致用,學用相長,既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又用工作成效檢驗學習成效。同時,還要實事求是的科學評價。因為成績既有能擺出來的“顯績”,也有仍在沉積期的“潛績” (比如建安產值是顯績,涉案項目就是潛績)。在某個特定時間,若沒有拿得出、叫得響的成績,說明在打基礎、謀長遠、利未來。講求發展規律,注重高質量發展,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淡、悟得出得失。從指標內容、標準細則、考核權重等關鍵層面入手,不僅關注經濟、安全、質量等硬指標,還要關注人文環境、傳承弘揚、政治生態優化等軟指標。公司開展考核考評,不要只看指標完成,還要重點看過程,看安全質量改變了什么,有什么改觀和起色及改進的程度,看“潛績”的未來期望等等。